卫生署中医药规管办公室

中医药预防感冒常用方法

感冒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多见,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打喷嚏、咳嗽、头痛、怕冷、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中医学根据感冒不同致病原因,分为普通感冒和时行感冒。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病情类似及较重者,称为时行感冒。
1、何谓普通感冒
中医学认为,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六种气候, 也称为“六气”,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要与六气的变化相适应。如果人体对正常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低,或气候反常、突变, 例如春天应温反寒或暴冷暴热,使人体不能适应,而导致疾病, 这种情况下“六气” 就成为“ 外邪”,即外在的致病因素。
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因是风邪。风邪引起的感冒与气候突变温差大,淋雨,汗出受风,冷热失常等有密切关系。风邪侵袭人体在不同季节常兼夹其它当令时气,如冬季挟寒,春季挟热,夏季挟暑湿,秋季挟燥等。以冬春挟寒或挟热,成为风寒感冒或风热感冒为多。
◆ 风寒感冒:常因气候寒冷或淋雨着凉而感受风寒邪气所致。
【症状】怕冷,轻微发热,头痛,周身关节酸痛,无汗,鼻塞,流涕,咽痒,咳嗽,痰清稀,口不渴或口渴喜热饮等。
◆ 风热感冒:感受风热邪气所致。
【症状】发热, 轻微怕风,汗出不畅,头胀痛,咽痛,咳嗽,鼻塞,痰和鼻涕呈黄色,口渴喜饮等。
◆ 暑湿感冒:亦是常见的一种感冒证型,常为夏季贪凉,感受暑 湿邪气所致。
【症状】身热,轻微怕风,汗少,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如裹胀痛,咳嗽,痰白色且粘,鼻塞流浊涕,心烦胸闷,或口中粘腻,口渴饮水不多,腹胀想呕、或大便较稀,小便量少颜色较深等。
2、何谓时行感冒
时行感冒的病因是具有传染性的外邪随喷嚏、咳嗽、说话时喷出的唾沫在空气中传播,侵入人体而致病。相当于现代医学所称的流行性感冒。
时行感冒具有广泛的传染性、流行性。多人同时突然发病,迅速蔓延。主要症状常见怕冷、发热、全身症状较重、全身酸痛及疲乏无力,咳嗽或干咳、咽痛、鼻塞、流涕、喷嚏等肺系症状。
由于时行感冒病情较重,还可发生并发症,影响身体其它器官的功能,继发或合并其他疾病。
中医师在诊治感冒时,需要结合病因、病机、病人不同的体质及具体的临床症状特点,进行辨证论治。市民若出现怀疑感冒的症状,应及时求医,以免延误病情。

3、什么人容易感冒
  • 起居不慎,汗出受风,冒雨感寒,劳累过度,导致正气( 即人体的功能活动、抗病能力和康复能力) 受损,身体虚弱者,身体抗御外邪侵袭的能力差,所以易患感冒。
  • 有些长者,身体的功能渐衰退,机体的适应能力差,其御寒能力和抵抗力下降,易受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所以易患感冒。
  • 小儿脏腑功能发育不完善,抵抗力低( 中医称为形气未充),所以也易患感冒。

4、如何预防感冒
中医强调“未病先防”,在预防疾病方面也十分重视环境和个人卫生、起居有常、饮食有节、劳逸适度、传统运动及调养精神等。因此呼吁市民可通过以下几种主要方法预防感冒:
  • 保持环境空气清新,常开窗户,使空气流通,减少室内病邪,也可增强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同时,让窗外阳光射进室内,光中的紫外线有消毒作用,减少得病机会。
  • 远离病源,例如:感冒流行期间避免到公共场所,照顾病人要做好保护措施等。
  •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例如:可用冷水洗面,以增强御寒能力;用热水浸脚,可温通经脉,帮助入睡;同时,也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不随地吐痰、不共用餐具等。
  • 注意冷暖,例如:顺应四季气候变化,春防风、夏防暑、夏秋之间(中医称长夏)防湿、秋防燥、冬防寒。同时,在季节变化添加衣服时要“春捂秋冻”,就是说春天气候多变,乍暖还寒, 衣服不要穿得太单薄,以免气温忽寒忽暖致病;而到中秋天气渐凉,则迟些加衣服,可锻炼耐寒能力。
  • 劳逸适度,例如:要防止过度疲劳,包括劳力、劳神、房劳;同时也要防过度安逸,使身体气血运行不畅和虚弱。
  • 坚持适当运动,例如:学习中医传统运动太极拳、八段锦等,并注重运动时心情意念、呼吸、身体姿势要相互协调, 并持之以恒。
  • 药食并养,例如:常食葱、蒜、姜、醋亦可预防感冒; 又如对于体质偏热者,用银花、菊花等清热解毒的药煲茶饮也可预防感冒。

5、市民要注意什么
  • 应用中药预防或治疗感冒,一定要因人而异,不可长期超量服用。市民应先向中医师请教,尤其是长者、儿童、孕妇或长期病患者,更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预防或治疗感冒的中药。
  • 感冒流行期间,大家要远离病源,例如:避免到公共场所, 做好保护措施,要注意家居及个人卫生,勤洗手、不随地吐痰、不共用餐具等。
  • 如果患上感冒要戴口罩,注意休息,均衡饮食。多食蔬果、补充水份,少食生冷、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
  • 服药后如感到不适,应停服及尽快求医。

卫生署中医药规管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