衞生署中醫藥規管辦公室

川楝子和苦楝子

此圖片展示《曾與香港不良事件有關的中藥材參考資料》刊物的第5頁
川楝子

名稱及來源:川楝子為楝科植物川楝 Melia toosendan Sieb. et Zucc. 的成熟果實。(《中醫藥條例》附表2中藥材)

別名:楝實、金鈴子。

性狀

  • 形狀:類球形,直徑2~3.2cm。[圖一]
  • 表面:金黃色至棕黃色,微有光澤,少數凹陷或皺縮,具深棕色小點。
  • 頂端:有花柱殘痕。
  • 基部:凹陷,有果梗痕。
  • 果肉:外果皮革質,與果肉間常有空隙,果肉鬆軟,淡黃色,遇水潤濕顯黏性。
  • 果核:球形或卵圓形,質堅硬,兩端平截,具6~8條縱棱,內分6~8室,每室含黑棕色長圓形種子1粒。
  • 氣味:氣特異,味酸、苦。

苦楝子

名稱及來源:為楝科植物楝 Melia azedarach L. 的果實。

別名:土楝實。

性狀

  • 形狀:長圓形至近球形,長1.2~2cm,直徑1.2~1.5cm。[圖二]
  • 表面:棕黃色至灰棕色,微有光澤,乾皺。
  • 頂端:偶見花柱殘痕。
  • 基部:有果梗痕。
  • 果肉:果肉較鬆軟,淡黃色,遇水浸潤顯黏性。
  • 果核:果核卵圓形,堅硬,具4~5棱,內分4~5室,每室含種子1粒。
  • 氣味:氣特異,味酸、苦。

圖一 - 川楝子

  • 類球形
  • 金黃色至棕黃色,微有光澤
  • 表面具深棕色小點
  • 頂端有花柱殘痕
  • 果肉鬆軟,淡黃色

此圖片展示《曾與香港不良事件有關的中藥材參考資料》刊物的第6頁

圖二 - 苦楝子

  • 長圓形至近球形
  • 微有光澤,乾皺
  • 頂端有花柱殘痕

川楝子

劑量:內服:5~10克。外用:適量,研末調塗。

功能主治:疏肝瀉熱,行氣止痛,殺蟲。用於肝鬱化火,胸脅、脘腹脹痛,疝氣疼痛,蟲積腹痛。

使用注意:超量易中毒,並有蓄積性,故不可長期或大量使用。

中毒原因:

  • 川楝子中毒多因誤服苦楝子。
  • 兩者用量大、長期使用或炮製不當均可引起中毒。

活性成分:川楝素 (toosendanin) 等。

中毒症狀:

  • 其常規用量可有頭暈、頭痛、嗜睡、噁心、嘔吐、腹痛或皮膚瘙癢等副作用,約10小時後可自行消失。
  • 成人食果6~8個即可引起中毒,中毒症狀:
    消化系統:苦楝素對胃腸道有較強烈的刺激性,能使胃黏膜發生水腫、炎症、膿腫及潰瘍。患者大多在藥後1~2小時內出現胃腸道刺激症狀,表現為腹痛,以臍周為主,並有噁心、嘔吐、腹瀉。對肝臟毒性作用較強,可發生急性中毒性肝炎,引起精神疲憊、食慾不振、肝腫大、肝區叩擊痛、黃疸、轉氨酶明顯升高或血總膽紅素升高等。

苦楝子

劑量:內服:3~10克。外用:適量,研末調塗。

功能主治:行氣止痛,殺蟲。用於脘腹脅肋疼痛,疝痛,蟲積腹痛,頭癬及凍瘡。

使用注意:超量易中毒,並有蓄積性,故不可長期或大量使用。

中毒原因:

  • 川楝子中毒多因誤服苦楝子。
  • 兩者用量大、長期使用或炮製不當均可引起中毒。

活性成分:川楝素 (toosendanin) 等。

中毒症狀:

  • 其常規用量可有頭暈、頭痛、嗜睡、噁心、嘔吐、腹痛或皮膚瘙癢等副作用,約10小時後可自行消失。
  • 成人食果6~8個即可引起中毒,中毒症狀:
    • 消化系統:苦楝素對胃腸道有較強烈的刺激性,能使胃黏膜發生水腫、炎症、膿腫及潰瘍。患者大多在藥後1~2小時內出現胃腸道刺激症狀,表現為腹痛,以臍周為主,並有噁心、嘔吐、腹瀉。對肝臟毒性作用較強,可發生急性中毒性肝炎,引起精神疲憊、食慾不振、肝腫大、肝區叩擊痛、黃疸、轉氨酶明顯升高或血總膽紅素升高等。

此圖片展示《曾與香港不良事件有關的中藥材參考資料》刊物的第7頁
川楝子和苦楝子

中毒症狀:

  • 續上
    • 神經系統:對中樞系統有抑製作用,表現出頭昏、煩躁不安、神志不清、嗜睡、譫語、沉默不語、精神萎靡、神志恍惚等症狀,甚至有痙攣、抽搐、瞳孔散大、昏迷、呼吸困難等。
    • 呼吸系統:因呼吸中樞受抑制,可出現呼吸急促、呼吸音變粗、呼吸變慢變淺,不規則、間歇性呼吸、唇指發紺。苦楝素對血管壁的損害,尚可引起肺出血而加速死亡。
    • 心血管系統:苦楝素能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引起內臟出血,以致血壓顯著降低、面色蒼白、心率增快、脈搏微弱而數,最終可因急性循環衰竭而死亡。
    • 泌尿系統:對腎小管上皮細胞有刺激及損害,可出現尿頻、蛋白尿、血尿及尿中出現膿細胞。

中毒處理:立即求醫。

圖三 - 原植物:川楝 Melia toosendan Sieb. et Z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