衞生署中醫藥規管辦公室

中醫預防流感

中醫學根據不同致病原因和症狀, 將感冒分為普通感冒和時行感冒。
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因是感染風邪,令肺、衞氣的功能失調引起,與氣候温差大,淋雨、汗出受風有密切關係,臨床以風寒感冒及風熱感冒多見,初起症見鼻塞、流涕、噴嚏、聲重、怕風、繼則發熱、咳嗽,咽癢或痛、頭痛等,一般全身症狀不重, 病情一般較輕。
時行感冒多呈流行性,病因為感染時行疫癘之氣,即具傳染性的致病因素, 隨噴嚏或咳嗽在空氣傳播,侵入人體。症見惡寒,甚則寒戰,高熱,周身酸痛,全身症狀明顯,其後出現鼻塞、流涕、噴嚏、咳嗽、咽痛等, 病情一般較重,易出現併發症。
要有效預防感冒,巿民應注意保持環境衞生,遠離病源,並養成良好生活習慣,保持個人衞生,勤洗手、不隨地吐痰,不共用餐具等。此外,中醫學有不少預防感冒的經驗與方法, 例如:
  • 順應四季氣候變化,如春防風,夏防暑,秋防燥,冬防寒等。
  • 勞逸適度,堅持適當運動。過勞、包括勞力、勞神、房勞會耗氣傷血;太懶,則氣血運行不暢。
  • 飲食調養,原則包括:飲食均衡有節、定時定量、食物温度適宜、以及根據季節、環境、年齡、性別、體質等因素選擇食物。日常烹調食物適量加入蔥頭、蒜、薑、醋等,對預防感冒也有幫助。
  • 中藥預防,如板藍根、荊芥、薄荷等。但應注意使用中藥預防感冒須因應個人體質,使用前必須諮詢中醫師,並不可長期過量服用。長者、兒童、懷孕婦女或長期病患者,切勿自行隨意用藥。

衞生署中醫藥規管辦公室亦印製了兩款小冊子,分別是「中醫藥預防感冒」及「飲食調養防感冒」,詳情可瀏覽衞生署中醫藥規管辦公室的網頁。

衞生署中醫藥規管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