衞生署中醫藥規管辦公室

中醫藥預防感冒常用方法

感冒四季均可發生,冬春多見,主要表現為鼻塞、流涕、打噴嚏、咳嗽、頭痛、怕冷、發熱、全身不適等症狀。中醫學根據感冒不同致病原因,分為普通感冒和時行感冒。在一個時期內廣泛流行,病情類似及較重者,稱為時行感冒。
1、何謂普通感冒
中醫學認為,風、寒、暑、濕、燥、火是自然界六種氣候, 也稱為“六氣”,人體正常的生理活動要與六氣的變化相適應。如果人體對正常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低,或氣候反常、突變, 例如春天應溫反寒或暴冷暴熱,使人體不能適應,而導致疾病, 這種情況下“六氣” 就成為“ 外邪”,即外在的致病因素。
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因是風邪。風邪引起的感冒與氣候突變溫差大,淋雨,汗出受風,冷熱失常等有密切關係。風邪侵襲人體在不同季節常兼夾其它當令時氣,如冬季挾寒,春季挾熱,夏季挾暑濕,秋季挾燥等。以冬春挾寒或挾熱,成為風寒感冒或風熱感冒為多。
◆ 風寒感冒:常因氣候寒冷或淋雨著涼而感受風寒邪氣所致。
【症狀】怕冷,輕微發熱,頭痛,周身關節酸痛,無汗,鼻塞,流涕,咽癢,咳嗽,痰清稀,口不渴或口渴喜熱飲等。
◆ 風熱感冒:感受風熱邪氣所致。
【症狀】發熱, 輕微怕風,汗出不暢,頭脹痛,咽痛,咳嗽,鼻塞,痰和鼻涕呈黃色,口渴喜飲等。
◆ 暑濕感冒:亦是常見的一種感冒證型,常為夏季貪涼,感受暑 濕邪氣所致。
【症狀】身熱,輕微怕風,汗少,肢體酸重或疼痛,頭昏重如裹脹痛,咳嗽,痰白色且粘,鼻塞流濁涕,心煩胸悶,或口中粘膩,口渴飲水不多,腹脹想嘔、或大便較稀,小便量少顏色較深等。
2、何謂時行感冒
時行感冒的病因是具有傳染性的外邪隨噴嚏、咳嗽、說話時噴出的唾沫在空氣中傳播,侵入人體而致病。相當於現代醫學所稱的流行性感冒。
時行感冒具有廣泛的傳染性、流行性。多人同時突然發病,迅速蔓延。主要症狀常見怕冷、發熱、全身症狀較重、全身酸痛及疲乏無力,咳嗽或乾咳、咽痛、鼻塞、流涕、喷嚏等肺系症狀。
由於時行感冒病情較重,還可發生併發症,影響身體其它器官的功能,繼發或合併其他疾病。
中醫師在診治感冒時,需要結合病因、病機、病人不同的體質及具體的臨床症狀特點,進行辨證論治。市民若出現懷疑感冒的症狀,應及時求醫,以免延誤病情。

3、甚麼人容易感冒
  • 起居不慎,汗出受風,冒雨感寒,勞累過度,導致正氣 ( 即人體的功能活動、抗病能力和康復能力) 受損,身體虛弱者,身體抗禦外邪侵襲的能力差,所以易患感冒。
  • 有些長者,身體的功能漸衰退,機體的適應能力差,其禦寒能力和抵抗力下降,易受各種致病因素的影響,所以易患感冒。
  • 小兒臟腑功能發育不完善,抵抗力低( 中醫稱為形氣未充),所以也易患感冒。

4、如何預防感冒
中醫強調“未病先防”,在預防疾病方面也十分重視環境和個人衞生、起居有常、飲食有節、勞逸適度、傳統運動及調養精神等。因此呼籲市民可通過以下幾種主要方法預防感冒:
  • 保持環境空氣清新,常開窗戶,使空氣流通,減少室內病邪,也可增強人體對寒冷的適應能力,同時,讓窗外陽光射進室內,光中的紫外線有消毒作用,減少得病機會。
  • 遠離病源,例如:感冒流行期間避免到公共場所,照顧病人要做好保護措施等。
  • 養成良好生活習慣,例如:可用冷水洗面,以增強禦寒能力;用熱水浸腳,可溫通經脈,幫助入睡;同時,也要注意個人衞生,勤洗手、不隨地吐痰、不共用餐具等。
  • 注意冷暖,例如:順應四季氣候變化,春防風、夏防暑、夏秋之間(中醫稱長夏)防濕、秋防燥、冬防寒。同時,在季節變化添加衣服時要“春捂秋凍”,就是說春天氣候多變,乍暖還寒, 衣服不要穿得太單薄,以免氣溫忽寒忽暖致病;而到中秋天氣漸涼,則遲些加衣服,可鍛鍊耐寒能力。
  • 勞逸適度,例如:要防止過度疲勞,包括勞力、勞神、房勞;同時也要防過度安逸,使身體氣血運行不暢和虛弱。
  • 堅持適當運動,例如:學習中醫傳統運動太極拳、八段錦等,並注重運動時心情意念、呼吸、身體姿勢要相互協調, 並持之以恆。
  • 藥食並養,例如:常食蔥、蒜、薑、醋亦可預防感冒; 又如對於體質偏熱者,用銀花、菊花等清熱解毒的藥煲茶飲也可預防感冒。

5、市民要注意甚麼
  • 應用中藥預防或治療感冒,一定要因人而異,不可長期超量服用。市民應先向中醫師請教,尤其是長者、兒童、孕婦或長期病患者,更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預防或治療感冒的中藥。
  • 感冒流行期間,大家要遠離病源,例如:避免到公共場所, 做好保護措施,要注意家居及個人衞生,勤洗手、不隨地吐痰、不共用餐具等。
  • 如果患上感冒要戴口罩,注意休息,均衡飲食。多食蔬果、補充水份,少食生冷、油膩、辛辣刺激的食物。
  • 服藥後如感到不適,應停服及盡快求醫。

衞生署中醫藥規管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