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中醫藥臨床服務主要屬私營。此外,政府自2003年起,分階段開設公營中醫診所,進一步推動中醫藥的發展。直至現時為止,一共開設了11間公營中醫診所。
私營服務
香港開埠之初,西方醫藥尚未普及,整個醫療系主要是由傳統中醫藥所提供。近幾十年,在西方醫藥成為香港醫療系主流的同時,中醫業界一直默默耕耘地提供可靠而經濟的門診服務。
調查顯示,市民所用的中醫藥服務超過九成是由私人營運的。68%在職的香港中醫師屬中醫全科,18%的中醫師主力骨傷,而9%則專門提供針灸治療。
作為香港醫療體系其中一員,除提供門診服務外,中醫師一直積極配合和支持政府在公共衞生的工作,例如參與預防控制流感、傳染病定點監察及呈報中藥不良反應個案等。
此外,業內人士亦組成團體,為發展香港中醫藥的目標而團結合作。既籌辦活動包括向市民推廣中醫藥保健知識,又開辦進修課程以提高專業水平,對推動香港整體中醫藥發展貢獻良多
公營服務
自2003年起,政府陸續在全港18區開設中醫診所。目標是訂定中醫的執業標準、藉著臨床研究等方法使中醫藥知識系統化及讓新畢業生能有一個高水平的實習和培訓場所。
目前,香港共有11間公營中醫診所,分別設於大埔、中西區、元朗、屯門、北區、東區、荃灣、將軍澳、葵青、灣仔和觀塘。另外,有三間中醫診所將於2009年3月前投入服務。
容鳳書健康中心
仁愛分科診所
仁濟醫院
下葵涌分科診所
粉嶺健康中心
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
將軍澳醫院
牛頭角賽馬會診所
東區醫院
東華醫院
鄧肇堅醫院
在公營中醫門診內,藉著推行「中醫醫療資訊系統」,功能包括臨床資料儲存、中醫診斷編碼、處方中藥、資料分析、中藥藥劑系統及行政管理等,這不旦有利於診所的運作及管理等,亦有助搜集、檢索臨床訊息供研究和發展以「循症醫學」為本的中醫藥服務。
此外,將「綜合醫療模式」(包括「中西醫協作醫療」)納入公營,亦為公營中醫門診另一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