衞生署中醫藥規管辦公室

中藥標本館小冊子

這幅圖片展示小冊子的第1頁,內容請閱讀以下文字

政府中藥檢測中心

中藥標本館

這幅圖片展示小冊子的第2頁,內容請閱讀以下文字

背景
政府在2015年的施政報告中宣佈決定籌劃一所由衞生署管理的中藥檢測中心。中心現已命名為「政府中藥檢測中心」,專責中藥檢測科研,為中藥安全、品質及檢測方法建立國際認可的參考標準。待政府中藥檢測中心永久大樓興建之前,衞生署已在香港科學園設立臨時中心,並已於2017年3月起分階段運作。
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凝聚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華,而中藥是中醫藥的重要組成部分。臨時中心內特設中藥標本館,通過貯藏和管理中藥以及嶺南草藥等標本,提供實物標本供對比鑒定和研究,推動本港中醫藥的發展。

這幅圖片展示小冊子的第3頁,內容請閱讀以下文字

我們希望能透過中藥標本館內貯藏和管理中藥以及其他傳統草藥之各種標本,支援中藥研究和檢測;並通過展示有關標本,促進大眾對中藥的認識。

功能

  • 收藏藥材標本以及對應的植物標本和顯微組織切片,提供權威的標本,推動中藥科研的發展;及
  • 普及中醫藥知識,傳承中醫藥文化。

植物標本
藥材標本
顯微組織切片

這幅圖片展示小冊子的第4頁,內容請閱讀以下文字

《香港中藥材標準》憑證標本

衞生署自2002年開展了《香港中藥材標準》計劃。迄今為止,計劃已涵蓋超過270種常用中藥材,收集了超過3,000份來自香港和內地的中藥材樣品。本區展出部分憑證標本,其中包括了多來源品種的中藥材、不同產地的中藥材以及道地藥材等。

多來源品種的中藥材
中藥大多來源自植物,親緣關係相近的植物往往含有相近的化學成分及功效。為擴充藥用資源,部分中藥來源於多個同屬不同種的植物,例如大黃。
不同來源的大黃
掌葉大黃 唐古特大黃 藥用大黃

不同產地的中藥材
藥材的化學成分和性狀特徵與產地生態環境有密切的關係,因此本館收藏來自不同產地的中藥材,例如西洋參。
不同產地的西洋參
加拿大安大略產 (編號:06164210100199002CM-qu01)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產 (編號:06164210100199002CM-qu02)
美國威斯康辛產 (編號:06164210100199002CM-qu03)
中國吉林產 (編號:06164210100199002CM-qu04)

這幅圖片展示小冊子的第5頁,內容請閱讀以下文字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贈送中藥材標本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及其轄下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一直就中藥標本館的籌建工作提供技術指導及意見,並贈送全國常用及珍稀貴細中藥材標本予特區政府。部分送贈的中藥材標本已於二○一九年起在檢測中心展出,其中包括一套呈現其不同的生長階段及不同產地的冬蟲夏草標本。

嶺南草藥展區
嶺南草藥主要指出產於廣東、廣西、海南等嶺南地方慣用草藥。目前本區展示的藥品主要是在本館人員獲漁農自然護理署發出許可證後,親自於香港郊野採集之草藥。

這幅圖片展示小冊子的第6頁,內容請閱讀以下文字

特色展櫃
香港因過去曾是著名的沉香貿易港口,故有說法,「香港」因而得名。沉香為名貴中藥材,來源自瑞香科沉香屬植物含有樹脂的木材,野生沉香的貿易已經受到《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管制。基於沉香與香港的不解之緣,本館特別收藏由漁農自然護理署送贈的沉香標本。
除了沉香之外,一些野生的中藥材亦因生態環境被破壞或遭過度採捕而成為瀕危物種,特色展櫃同時展出漁農自然護理署送贈的犀牛角、羚羊角和穿山甲鱗片,以警示中藥資源的保護與可持續發展。
香港有超過3,300種植物,其中最少有16種在香港首次發現及以香港命名。特色展櫃下方展出的八幅水彩畫均為以香港命名的藥用植物,並由本地畫家繪畫,別具香港特色。
香港細辛 (左) 及 香港馬兜鈴 (右)

這幅圖片展示小冊子的第7頁,內容請閱讀以下文字

專題展櫃
本區將定期展示不同主題的特色內容,包括傳統涼茶材料、不同規格的當歸藥材和飲片、名貴中藥、容易混淆中藥和西草藥。現時正展出東南亞草藥標本,詳情請參閱有關頁面

這幅圖片展示小冊子的第7頁,內容請閱讀以下文字

聯絡我們
地址:新界沙田香港科學園第2期科技大道西11號生物科技中心2座7樓
電話:2209 9476
電郵:gcmti_herbarium@dh.gov.hk

交通網絡

公共交通: 九龍巴士 272K, 272S, 43P, 74D, 74P 專線小巴27號
駕車: 經白石角入口往香港科學園
政府中藥檢測中心網頁

本小冊子內的資訊,可供發布或複製作非商業用途,但必須註明有關資訊是由衞生署政府中藥檢測中心提供的。除非事先得到衞生署政府中藥檢測中心的書面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發布或提供本小冊子內的資訊作商業用途。